1950年6月28日,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,严厉谴责美国干预朝鲜内政,并阻挠中国解放台湾的种种行为。就在几天前的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,两天后,美国就悍然派出海军和空军,侵犯朝鲜的领空领海,同时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。
当时的中国刚刚摆脱多年的战乱,百废待兴,人民不希望再次爆发战争。然而,美国却对中国的呼声充耳不闻。7月7日,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,通过了成立“联合国军司令部”的提案,并在次日任命麦克阿瑟为“联合国军”总司令。
尽管中国屡次声明,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,中国必定采取行动,但美国依旧视而不见。随着美军的介入,战火迅速蔓延到了鸭绿江边。1950年8月27日,开始有美军飞机不断侵犯中国东北边境,进行扫射和轰炸。
面对这一局面,中国终于决定采取行动,保卫家园。毛主席曾回忆道,作出决定派遣志愿军入朝,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。胡乔木后来回忆称:“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,记得有两件事是他非常难下决心的:一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,二是1946年我们党准备与国民党彻底决裂。”
展开剩余76%最初,毛主席仅仅部署了东北边防军,以保卫边疆为主。然而,面对美军不断升高的威胁,毛主席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应对措施。1950年8月4日,毛主席在接见东北边防军负责人邓华时,明确指出:“杜鲁门在朝鲜看样子不会罢手,你们的任务是保卫东北,但如果美国人真的要来,我们也要准备打大仗,甚至要准备面对原子弹。”
对于中国来说,理想的情况当然是避免战争,但如果美军坚持介入,那么中国必须作出反应。然而,美国始终未将中国的警告放在心上。即使中国明确表态,若美军越过三八线,中国将不再袖手旁观,美国依然选择无视中国的立场。
当时的美国认为中国不会真正参与战争,甚至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回忆录中,提到过:“中国出兵参战的可能性很小。”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对麦克阿瑟表示“来自北京的威胁”,然而麦克阿瑟却轻蔑地回应:“我不明白中国为什么要插手这场纷争,他们一定会为此后悔。”
这时的中国,经过百年屈辱历史后,西方列强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无力反抗,甚至连当时国民政府也被认为无力回天。美军进驻朝鲜半岛后,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国接触,但他们对中国军力的评估充满了偏见。
朝鲜战争爆发时,朝鲜人民军得到了苏联的支持,装备精良。到战争爆发前,朝鲜人民军已有13.5万兵力,装备有600多门火炮、150辆坦克和196架战斗机,甚至与苏军主力相比,实力也不遑多让。战争初期,朝鲜人民军攻势迅猛,不仅占领了汉城,还在大田战役和大邱战役中重创了南朝鲜军。
然而,随着美军的介入,朝鲜人民军的战略失误导致战线过长,美军的仁川登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,给朝鲜人民军带来了沉重打击。麦克阿瑟的计划本是把朝鲜人民军赶回三八线,但随着战局的推进,他开始希望进一步向北推进。
麦克阿瑟对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并未给予足够重视,认为解放军缺乏足够的现代装备,空军和海军的实力更是无法与美军相比。他甚至认为,即便中国出兵,也不足为虑。但随着战事的展开,中国的介入成为了现实。10月19日,美军占领了平壤,而志愿军第38军从辑安入鸭绿江参战。
尽管美军先前评估认为中国出兵的可能性极低,甚至将解放军的实力看作是二流的战斗力,麦克阿瑟依然未对中国的介入做好充分准备。此时,美军的情报系统完全失灵,无法准确评估中国的军力和战略意图。
随着战斗的推进,美军意识到自己被中国军队严重低估,志愿军的反击令美韩联军面临极大的困境。尽管情报部门持续失败,麦克阿瑟依然坚定认为,中国不会真正参战。但实际上,志愿军的参战将美军的战局彻底改变。
1951年4月,麦克阿瑟因战局失利被解除职务,回到美国后发表了著名的《老兵不死》的演讲。然而,这场演讲并未为麦克阿瑟赢得赞誉。长津湖战役的亲历者、美国陆战一师的士兵们,对于麦克阿瑟的傲慢态度并不买账,他们对麦克阿瑟的评价充满了蔑视。
回顾这段历史,美国对中国志愿军的轻视、误判和情报失误,最终导致了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巨大失败,而中国则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坚定的决心。
发布于:天津市